肝病专题
热门文章
发表时间: 2013-01-08 00:00:00
一级预防:健康教育、易感人群的保护
1.加强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、乙肝防治知识的普及,让公众正确认识乙肝的病原体、传播途径、乙肝危害、乙肝的预防措施,避免因对乙肝的不正确认识而出现对乙肝患者、病毒携带者歧视。
2、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,按照“国家免疫规划”的要求,对易感和高危人群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;重点抓新生儿、婴幼儿、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的接种。
3.对于已经有特异性保护性抗体的人群,每隔3-5年进行乙肝疫苗的“加强接种”。以形成人群的“乙肝免疫屏障”,控制乙肝的传播与流行。
4.正确引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、建立良好饮食习惯,加强体育锻炼,不断增强体质。
二级预防: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+“正确引导就医、合理治疗”:
1.对有关人群广泛开展“乙肝两对半”或“乙肝六项”(两对半+ HBV-DNA)、肝功能的普查,及时发现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。
2.对于有肝功能异常急慢性乙型肝炎(含黄疸性肝炎)患者,正确引导到正规的医疗机构、专业机构进行合理的治疗,减少慢性化和并发症的发生。
3.对于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,要正确进行日常生活习惯、饮食习惯,增加免疫力和防止传播他人的指导;并指导定期复查,必要时积极治疗。
4.对乙肝病毒携带者、乙肝患者进行传播途径的健康指导,避免进一步扩散及成为传染源;
5.对乙肝病毒携带者、乙肝患者,进行“防医疗欺骗”、“防乙肝治疗虚假广告”的知识普及。
三级预防:“防治并发症”+“正确、合理治疗”:
1.对于有肝功能异常、急慢性乙肝患者,要进行正确、专业、合理的治疗,防止肝硬化、肝癌的发生。
2.对于急慢性乙肝患者,要定期进行“甲胎蛋白”(AFP)、CEA的检查,及时发现肝癌等并发症。
3.对乙肝病毒携带者、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,40岁以上者要定期进行进行“甲胎蛋白”(AFP)、CEA和影像学检查,及时发现肝癌等并发症。
4.乙肝病毒感染者要“防医疗欺骗”、“防乙肝治疗虚假广告”的知识普及,接受正规医疗机构、专业医师合理的治疗。
全国爱肝日网